初中化学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6/9)

06-16   阅读:
l8B听课站-教学视频听课网,优质课,公开课视频听课网站!

  道尔顿通过对气体的研究,把原子论思想引入化学,认为不同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可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1804年,他发现了倍比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出版,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首先,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其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性质,特别是重量,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及重量不同;再者,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它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总和。这一学说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实验事实,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l8B听课站-教学视频听课网,优质课,公开课视频听课网站!

  6l8B听课站-教学视频听课网,优质课,公开课视频听课网站!

  1808年,盖·吕萨克通过研究各种气体在化学反应中体积变化的关系,提出了有名的气体反应定律:气体物质在相互化合时,其参加反应气体体积间,是一个简单的整数比;在化合后生成的气体体积的收缩和膨胀与参加反应的气体也有一个简单的整数比。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为了合理地解释道尔顿原子论与盖·吕萨克气体简比定律的矛盾统一,在1811年提出了分子假说: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而分子则是游离状态下单质或化合物能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单质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则由不同元素的若干原子组成;在化学变化中是由不同物质的分子间各原子的重新结合。但由于没有充分的实验证据,这一假说遭冷遇达半个世纪之久。l8B听课站-教学视频听课网,优质课,公开课视频听课网站!

  道尔顿原子学说兴起后,早期的原子量测定成为当时化学研究的重心,但由于各家测定标准不一致,致使原子量测定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为了使阿伏加德罗假说与原子量测定的实验数据一致起来,1860年,意大利人康尼查罗发表《化学哲学教程提要》著作,仔细研究了新原子学说的各个阶段,应用阿伏加德罗假说来测定物质的分子量,得出结论:含在不同的分子中的同一元素量总是某种同一量的整数倍,这种同一量不能再分,这个量就是原子;为了找出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量。首先必须知道所有的或大部分含有该元素的分子量和它们的组成。康尼查罗还解决了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的正确方法。康尼查罗据此牢固地做立了分子的概念,并把它看成是原子世界与宏观物体世界之间的基本结构单位,最终使原子—分子学说确立起来。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元素周期律和化学结构理论的诞生;使化学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质课教学视频

更多关于 走进化学世界   备课资源。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下载

    暂无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走进化学世界   备课资源。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更多关于 走进化学世界   备课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