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反思
【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高炉炼铁发问,从化学实验入手,观察并体验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形成一个从感性(实验)上升到理性(原理、规律),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和选修4中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对速率与时间的函数图像有了初步的概念与应用。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对问题提出一科学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有了深刻体会。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分析“浓度实验”,“压强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
(3)采用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素养
2、评价目标:
(1)通过“浓度实验”,“压强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索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分组实验,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上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适当,课堂教学探究性的问题和环节比较多,在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验证→得出规律→反思提高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时,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实验: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的反应,创新使用点滴板实验,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得以充分体现。除了书中提及的改变不同反应物的浓度之外,还特意从学生的思维和质疑出发,用氯化钾固体(无关生成物)加入到原平衡体系中,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改变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原因。
在自我反思和与听课教师的交流中,我也发现课堂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我的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讲授知识和组织活动过程中音调变化不明显,没有抑扬顿挫之感。
本文共1536字,请点右边下载WORD完整版。>>>>>>>>>
说明:我们提供的课件下载,课件里的音频、视频等素材不一定完整。并且课件放在百度云盘,需要登录百度云盘才能下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818337999#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门文章:
听课站 www.tingkez.com 联系:2818337999#QQ.com(#=@)
Copyright © tingkez.com 听课站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000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