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
  • 手机浏览器扫码
  • 默认头像

    您还未登录帐号

    立即登录

     

  •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课例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

【部编】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1)》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浙江省-温州市

853

【部编】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1)》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浙江省-温州市

【部编】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1)》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浙江省-温州市

发布时间:08-27

视频时长:41:31

视频版本:|部编|苏教版|

专题活动:

简介:您正在观看的是小学数学教学视频课例视频【 【部编】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1)》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浙江省-温州市 】。

  【部编】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1)》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浙江省-温州市

  苏教2011课标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核心目标)通过分物理解“不够1份”,体会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2、在不同表征形式的对比以及沟通各个算式的联系中,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1、通过圈一圈的方式,认识“1份”“刚好分完”

  素材:

  活动:读题,读懂“每人2支”,教师ppt中带学生指一指,明白一份一份的分,刚好分完。

  【教学目的:让学生感知分的过程是1份1份分。】2、学生动手圈,初步感知“不够1份”,“有剩余”

  素材1:

  活动:

  ①生找不同的地方,1份数不一样。

  ②学生通过“想--圈--说”认识到分的结果有剩余。

  ③学生在黑板上反馈,沟通“分的图和题目的联系”,理解“不够1份”。

  ④Ppt动态演示回顾过程,直观感受到分的过程,为什么会剩下。

  【教学目的:通过操作,明白每份数发生改变,分的结果就不一样。图和题目的沟通,清楚地讲明白,每次分的标准是按照每份是3分的,剩下1支的原因没有达到1份数的标准。】

  3、算式表征的多种形式对比,多角度的理解这个“1”表示“不够1份”的意思

  素材:

  活动:

  师:生活中分东西,有时候会正好分完,有时候分了还有剩余的情况,你会用哪些算式表示?在作业纸上写一写,看谁想的多!①板书直接呈现孩子的可能结果

  10-3-3-3=1(支)3×3+1=10(支)10-3×3=1(支)

  师:请学生依次上台结合图说清算式的含义,“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小结:看来这里的1都表示分东西后剩下的1。

  ②追问:那这个“1”在除法算式里,又是怎么表示的呢?

  师:就像有些孩子写的一样10÷3=3......1。现在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

  思?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③学生结合图分析算式,并联系题目理解。④介绍余数的名字,有余数除法,读法

  小结:看它能不能剩下来,是看它够不够一份3个。也就是余数要看它(指余数)。【教学目的:通过唤醒孩子已有的经验,减法、乘加、减乘这几个不同的算式,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但是写的形式不同,从而认识到,有余数的除法是新的表现形式。对比沟通图和除法算式以及题目,多种表征的联系,更好的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4、按不同标准分星星,加深理解“不够1份”和“还够1份”

  素材:

  活动:

  ①结合学生汇报ppt出示

  追问:为什么4个了,还能做余数?②19÷3=6、、、、、、1

  那么第2种情况,有可能余4个吗?

  小结:看它余下的数量能不能做余数,要看什么?(1份是几)

  【教学目的:同一个星星图,按照不同标准分,抓住“4”为什么在5个5个圈可以是余数,在3个3个圈,不能做余数的对比中,更深刻的理解,余数和每份数的关系】

  5、对比练习(体会等分除和包含除算式中为什么算式的数字单位不一样。)

  素材:

  活动:四人小组,动手试试看,并完成1、2小题①师:相同的地方是什么?生:都余下1

  ②师:不一样的是?生:2和4反了一下

  追问:诶,反了一下,那你说说这个2表示怎么分?这个4表示怎么分?师:(结合ppt)第一种是每人分2朵,分4份;第2种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余1

  小结:不管是哪种分法,都余下1,其实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不够分了,它就是余数。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同一个图之所以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分法,是因为已知的量“每份数”和“份数”不同,观看的角度不同,分法就不同,但是分来分区,余数是不变的】

  6、看算式,编故事。请你编编看(可以准备一个小资助袋,给不能编题目的孩子)

  素材:

  互动:多名学生口述题目

  小结:看来这个题目分来分去,无非是两种分法,平均分成4份,或者是每份是4个

  师:你能把你编的题目用图来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说说看,自己的算式。小结:诶,不同的含义,不管怎么样,余数就是1.

  【教学目的:一道算式,可以画出两种不同的图,学生怎么看待除数,是看成“每份数”还是看成“份数”,这样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加深认识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如果您觉得该视频很不错请别忘了将该视频进行转发,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请记住我们的网站【听课站 https://www.tingkez.com/】,大量收录国家级优质课、公开课视频和各省市优质课、展示课、公开课等名师课堂实录以及从互联网搜集精选的优秀教学视频,为广大教师朋友提供一个优质而便捷的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