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栏目
大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一、说教材分析:《鼓上的小米粒》是一个老教材,以往我们一直把它作为音乐游戏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层次教学理论的启发下,对该教材仔细分析,发现在表演、节奏、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为《鼓上的小米粒》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能力。活动一二、说活动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目标我是这样定的1.通过老师的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理解歌词,并尝试表演。2.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演唱歌曲。三、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小鼓鼓槌 米粒 钢琴 歌曲录音四、说教法。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游戏法,启发联想法、音乐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前要求准备了课件。活动中还应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五、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音的轻重的不同变化。并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体验观察感受。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六、说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1.老师出示小鼓,并用小鼓表演一段节奏,引出"小鼓在唱歌"。2.老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辩强弱。让幼儿讲一讲"小鼓唱得怎么样?"注释:开门见山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在"小鼓唱得怎么样?"的思考中,孩子们已经开始了对强弱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二)、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1.老师出示米粒。T:"今天,小鼓和米粒要做游戏呢,请你仔细听、认真看"。2.老师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3.幼儿模仿米粒,听辩老师击鼓的轻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4.T:"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老师边击鼓边范唱第一段。5.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一段。6.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二段。我注重从兴趣入手,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从歌曲的重点入手,将重点先提出来引导幼儿熟悉、感知、表演,化解了教材的难度,减轻了幼儿学的负担。(三)、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1.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听旋律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2.幼儿自己边听歌曲边表演,要求:a)愿意的幼儿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b)在二段中能扮演米粒进行表演。3、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表演时在教室中自由跳动,同样,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因为旋律是一切音乐的载体,对旋律的充分学习可以使以后的演唱"水到渠成",这样做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减少学的痕迹。评析:活动的设计比较合理,改变了以往学习歌曲的范唱→学歌词→学演唱的老模式,从兴趣入手,从旋律入手,从歌曲的重点入手组织教学。使孩子们学得轻松而有趣。(四)、巩固歌曲的演唱,并尝试用歌声表现强弱。1.复习演唱歌曲一次。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用歌声来表现强弱?3.幼儿再次演唱,引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强弱。注释:在幼儿理解了强弱,学会听辩强弱后,幼儿有了表现强弱的愿望,这里让幼儿用自己的歌声表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缓解了从感受到表现的坡度,使教与学显得自然而轻松。(五)、说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对本活动我又进一步作了延伸活动。1.启发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声的物体?2、观看课件寻找答案,带领幼儿户外寻找更多的发声物体。中国听课站说课频道nsc听课站-教学视频听课网,优质课,公开课视频听课网站!